1、102蜂围蝶阵: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释义比喻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2、254歇斯底里: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狂喊狂叫的状态。
3、68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多指他人有了转变。贬义词
4、1929年1月,苏兆征因惦念祖国的***事业,历经半个多月,抱病回到上海。当时他已离开祖国和家人一年有余,可他根本无暇与家人团聚,而是立即投入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扩大会议的准备工作,直到春节临近,才短暂回家。因劳累过度,他的病情日趋严重,被家人送往医院抢救时已处于垂危状态。
5、这篇文章不仅在内容上优于一般的传记,在语言上也毫不逊色。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让我们试试看你是否能找到什么。
6、295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7、151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8、只要事关国际民生,我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鞠躬尽瘁的意思解释)。
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第五次北伐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10、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
11、138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2、(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
13、94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1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其实是5次伐魏,而只有2次是从祁山出发,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变成了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屯田储粮,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15、191暴风骤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群众运动。
16、141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7、168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18、☞2024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9、294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20、222敬业乐群:意思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21、鞠躬出身书香门第,他的舅公是胡适先生。在这样高规格的家庭文化熏陶中,鞠躬院士懂得多国语言,尤其精通英文,他的很多医学笔记都是用外文来记录的。他尤其爱听古典音乐,直到今日,喝咖啡、听古典乐依然是他闲暇时最爱的享受。
22、鞠躬这个名字很特别,其中的含义令人深思,他笑眯眯地讲述了这个起名字的过程:“我祖父姓周,安徽绩溪人,是位茶叶商;我父亲当然也姓周,但因为深感中国历来氏族观念太强,经常有氏族间的恩怨世代相传以致械斗不断。因此,我父亲给自己起名索非,废弃了姓。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取名索非,直到许多年后才悟出来‘索非’和‘求是’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不索非何以求是?’父亲给我起名鞠躬,大概是希望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只是一个没有姓的名字,待到我生儿育女后要报户口时就成问题了。他们姓什么?如果不姓鞠,那他们是谁生的?难道是领养的?不得已,我的儿孙一律姓鞠了,好在百家姓中有‘鞠’姓。”鞠躬院士说。
23、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24、后人常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赞美诸葛亮为蜀国的奉献精神。
25、97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
26、67刮目相看: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7、在写邓稼先之前,概述一下我国近百年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28、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29、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不负他的厚望(鞠躬尽瘁造句)。
30、 不浊为清,不贪为廉。清白廉洁,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清廉,把清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追求,世代相传。
31、苏兆征向李大钊汇报了自己对共产d的认识,正式向李大钊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d的要求。不久,苏兆征就在北京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d,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32、34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33、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34、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一生感激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35、☞2024秋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36、240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37、工作了65年,鞠躬院士荣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八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原第四军医大学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在从教65年的时间里,鞠躬带出了67名博士、65名硕士,还有不计其数的本科生,他的学生张旭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学生用诸多事例来说他是“一代恩师”,但他说:“我对我自己这一生的评价是没有什么伟大的业绩,只不过点燃了一支蜡烛而已。这是我的真心话,比起很多大师、名家来,我只能是一支蜡烛。”
38、127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39、190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
40、造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41、236一意孤行:指顽固按照自己的想法,独断专行,不采纳别人的意见。
42、125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
43、58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
44、107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45、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会鞠躬尽瘁,为公司效命。
46、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不负他的厚望。
47、1923年孙中山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d的建议,决定国共两d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d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d,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先生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连战说:“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牺牲奉献,死而后已,这是他整个的生命奋斗史,也是我们民族的奋斗史。”
48、209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49、6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0、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51、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这一成语与南阳有关。 春秋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县缺少县令,便询问大夫祁黄羊谁能胜任。祁黄羊推荐了解狐。平公非常惊讶,因为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祁黄羊解释说:“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这一职务,又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于是,平公就任命解狐为南阳县令。解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非常突出。后来,平公又请祁黄羊为朝廷推荐一位军中尉,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结果,祁午没有辜负祁黄羊的期望,干得非常出色。孔子听说这两件事后,说:“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啊!”
52、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53、作者总结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以此来说明邓稼先是一位为民族的改造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一位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54、273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55、7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6、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57、245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彰,显著。
58、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59、作为一名老d员,他常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鞭策激励自己。
60、163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61、 南阳人自古就有尊师崇教的优良传统,自春秋始,境内书院、学堂、义塾星罗棋布,花洲书院、卧龙书院、宛南书院、菊潭书院等闻名遐迩。1045年,范仲淹赴任邓州知府,深为当时当地学风不兴而忧心。虽政事繁忙案牍劳神,范仲淹仍于百忙中重修览秀亭,并在城墙东南角建春风阁,在百花洲畔修建了“花洲书院”。此后他常在书院执经讲学、在春风堂以文会友、在百花洲与民同乐。邓州文运由此大振。范仲淹创建花洲书院后不久,邓州人贾黯进士及第并被皇帝点为状元,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
62、199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曼,柔和。
63、79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64、95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65、(1)引用《吊古战场》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了荒凉神秘的戈壁滩上,突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和工作的艰辛,增添了悲剧色彩。
66、悝惟有鞠躬尽瘁,忠心国政,庶几不负君侯与魏相之所信孚重托也。
67、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68、204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69、谢陛下恩典,臣篱德威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抱帝国与陛下。
70、262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71、105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72、副标题“我不能去”的第五部分非常优秀,发自内心。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邓稼先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他的表达效果。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是,他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在地下出现问题甚至危险的时候,邓稼先离开现场是无可非议的,无论是从他的职位,还是他在“两弹”事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每个字都铿锵有力,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73、285如坐针毡:好像坐在了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74、92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
75、197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76、▍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77、27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78、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
79、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80、175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81、281战战兢兢: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恐惧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82、他的一生为***事业鞠躬尽瘁,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83、 善本义是“吉祥,美好”,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人之初,性本善”,好善、向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至乐莫若行善”“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无不说明古人对善的推崇。
84、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85、 崇教,重视教育,看重教育。《后汉书》云“明王圣主,莫不尊师重道”,由此可见尊师崇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孕育出来的孝子."指的是邓稼先,和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完全不同。他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诚实质朴,真诚坦率,从不骄傲。他不是小心眼,一生都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是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气质。几千年来,中国的保守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共处,诚实,谦虚,真诚和简单。邓稼先吸收了中国保守文化的这些优秀部分,成为自己的气质。“邓稼先是中国共产d的理想d员”,意思是“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可以说服两个群众组织,可以说服工宣队和军宣队。中国共产d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共同前进。邓稼先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行动原则,所以他是一个理想的d员。
87、284两肋插刀: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88、1885年,苏兆征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淇澳岛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903年,18岁的苏兆征离乡背井到香港,在外国轮船做杂役,并结识了为***奔走的孙中山,由此接受民主***思想,加入同盟会和国民d,成为辛亥***的积极分子。
上一篇:社会哲理句子汇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