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3、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禅言佛语大全)。
4、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5、爱是直指心底的禅!(祈祷)(祈祷)(祈祷)
6、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7、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8、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9、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0、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1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为什么我们总是会看见别人的过失和不足呢,不是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是我们自己的心胸太狭隘了,容不下别人的错误或过失,也是自己眼拙,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12、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1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佛说回头是岸,大家还是恋爱吧。
14、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5、佛说: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6、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觉乘
17、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18、《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19、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0、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21、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22、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3、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24、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才一定会美好。
25、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2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9、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3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2、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33、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4、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35、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36、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7、(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界(各界)唯心造,修心可了道;乐善好施得福报,修心本性成佛道;千途异说终归一法,万法唯归一心;清净为心皆弥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38、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39、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佛语有云:一切皆为虚幻。
4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41、一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禅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3、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44、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无量寿经》
45、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发表评论